書 名 | 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楊牧 |
出 版 商 | 目宿媒體 |
出版日期 | 2012 |
版 次 | 公開播映版 |
稽 核 項 | 2張數位影音光碟(165分); 有聲, 彩色; 4 3/4吋+ 1冊作家小傳[[79]面) |
標 題 | 紀錄片 |
標 題 | 作家 |
標 題 | 臺灣文學 |
集 叢 | 他們在島嶼寫作 |
集 叢 | 文學大師系列電影 |
附 註 | 典藏版 |
附 註 | 附件圖書為2012年二版一刷 |
附 註 | 技術細節註: DVD, 全區 ; 螢幕比例16:9 |
附 註 | 語文註: 本片中文, 英文字幕 ; 花絮中文字幕 |
製作群註 | 出品人: 童子賢 ; 製片人: 廖美立 ; 總監製: 陳傳興 ; 監製: 王耿瑜, 楊順清 ; 編劇: 曾淑美 ; 製片: 許雅婷 |
內 容 註 | Disc 1, 電影本片(75分)--Disc 2, 續篇: 朝向一首詩的朗讀--幕後花絮(90分) |
摘 要 註 | 《他們在島嶼寫作》電影計畫,是希望讓人們更加重視那些影響台灣文學幾個世代的作家。重點不僅止於保存,更要讓他們在世代交接的歷史過程,依舊傳達出令人感動的力量。唯有如此,這些文化資產才有可能永留人心,真正不朽。我們試圖以紀錄片作為媒介,以年輕導演的電影語言作為引路人,將台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家介紹給新一代讀者,藉此永久記錄作家的重要事蹟,也希望透過這些作品,重燃新一波的書寫復興。--取自套裝典藏版外盒 |
摘 要 註 | 楊牧為台灣著名詩人、散文家與學者,作品影響文壇深遠。於台灣花蓮出生,1964年自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隨後赴美進入愛荷華大學詩創作班。楊牧自15歲便開始以葉珊為筆名寫詩,在《現代詩》等雜誌發表;32歲之後改筆名為楊牧,風格由原本的浪漫加入冷靜與社會關懷。2000年獲得國家文藝獎(台灣)。本片自詩人楊牧朗誦的聲音中,展開一段對於龐大文學生命的追索。那個花蓮中學裡踟躕的少年,大度山下論辯學習的身影,在愛荷華選讀古英文的執著與好奇,乃至其穿梭於歐美、中國與台灣的文化資源,融會知識進入文學寫作的嘗試,那對於音韻與想像計較的決心,均使人於重讀楊牧詩文時,再次被深深地撼動。 |
摘 要 註 | The style of Yang Mu's (1940-2020) poems is elastic and profound, gracefully balancing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With recognitions of homeland and concerns of mundane life, his poems are acknowledged as "the fulfillment of beauty" and "the amazement from the classical". This movie unveils with the recitation of the poet's work and voice, unfolding his life-time exploration of a vast literary career. |
使用者註 | 普遍級 |
國際標準書號(ISBN) | 978-986-87806-7-5 套. NT$4000 |